《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姓氏起源》对“陈”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为陈侯。其子孙有以国为姓,就是陈姓。”据此可知,陈姓源于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世袭制 |
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1956年国民收入(%) |
1956年工业总产值(%) |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个体经济7.4 |
社会主义工业67.5 公私合营工业32.5 资本主义工业0 |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合作社经济为主体
B多种经济在分并存,已经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根本改变,私有制经济已基本上不存在
D由四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两种经济并存,个体经济仍占一定比重
“桃园、千里走单骑、华容、走麦城”,这几个词语是从某名著中提取出来的,这部名著应该是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西游记》 | D.《封神榜》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
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
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
D.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