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新航路的开辟问题 |
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 |
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主要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 ②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③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④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 |
B.在各个朝代建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
C.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对比下面两幅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 B.“草市”盛行 |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