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把这个黑暗的房间完全装满。”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了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外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整个房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B.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C.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D.树立创新意识 |
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体现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 |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C.矛盾具有特殊性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的8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而变化的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这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微博因为短小精悍和随心所欲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也因为“太琐碎”、“口水信息太多”而被一部分人所利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 | B.由于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 |
C.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 | D.矛盾双方总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
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
李克强总理说:“积累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②事物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量变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