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
物种2 |
物种3 |
物种4 |
物种5 |
物种6 |
物种7 |
物种8 |
物种9 |
物种10 |
||
甲 类 群[来 |
样本1[来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样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样本3 |
44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 类 群 |
样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样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27 |
21 |
|
样本3 |
33 |
50 |
18 |
35 |
0 |
11 |
25 |
12 |
16 |
19 |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
下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含激素的含量变化。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
C.过度饥饿——胰岛素 |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
每次注射青霉素,病人是否都要做“皮试”?其目的是()
A.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即可 |
B.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可 |
C.必要,决定青霉素的药剂量 |
D.必要,确定是否有相应的抗体 |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B.b抻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