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
| 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
| 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 |
| 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 |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宗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下列哪本著作的出版
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 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
| 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 A.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 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 |
| C.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 | 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 |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
|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
|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表明
| 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
|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 |
| 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 |
| 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