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为自己辩护非常高明,其高明之处在于
A.承认是康党,求得慈禧宽恕 | B.承认是康党,为戊戌变法辩护 |
C.把自己和康党划清界限 | D.以退为进,把主张变革的洋务派都牵扯进来 |
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
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
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沿着这
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联邦德国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 B.计划指导经济 |
C.社会市场经济 |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关于9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依据 |
B.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次要地位 |
C.里根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
D.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
罗斯福新政期间,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府采取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整顿金融秩序 | B.缓解劳资矛盾 |
C.解决就业问题 | D.恢复农业生产 |
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
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
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