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福瑞堡大学的普林巴克(Prinzbach),合成多环有机分子。如下图分子,因其形状
像东方塔式庙宇(pagoda—style temple),所以该分子也就称为pagodane(庙宇烷),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20H20 | B.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 |
| C.分子中含有二个亚甲基(—CH2—) | D.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碳环 |
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一般硝酸越稀,对应的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的铝、铁合金与一定量稀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 mol/L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合金与硝酸反应时硝酸过量 |
| B.合金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8 mol |
| C.合金中金属的物质的量共为0.032 mol |
| D.无法求出C点的值 |
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
|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的气体(标况) |
|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
|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
|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0.15 mol/L |
某稀溶液中均含有1 mol的ZnSO4、Fe2(SO4)3、H2SO4、CuSO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mol)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为( )
某500 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0.4 mol/L | B.0.6 mol/L | C.0.8 mol/L | D.1.0 mol/L |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 B.烧杯中有铁无铜 |
| C.烧杯中铁、铜都有 | D.烧杯中铁、铜都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