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丹麦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遍布街头,骑车去上班或到郊外野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展馆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条长300米的自行车通道,同时准备了500辆自行车,供参观者免费骑乘。
材料二 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材料三 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
(1)根据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说明2005年较1980年丹麦能源结构的主要变化。
(2)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年来丹麦CO2的排放量持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简述丹麦自1993年后GDP增长与能耗的关系,推测其形成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借鉴丹麦的哪些经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左图为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右图为高速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是中央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以时速300公里计算,从哈尔滨到大连只需3个小时。
材料三表为东北农区不同区域产值结构的现状及其预测。
(1)A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该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人为原因。
(3)修建哈大高铁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说明哈大高铁对我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结合材料三分析2004年东北农区农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探究式学习——野外考察。
济南市某中学的地理奥赛小组2012年利用暑假期间(6.22~7.1)进行了一次暑假野外考察(自天山北坡起始处到顶峰)。下面是他们进行地理野外观测的部分过程和结论,据此完成相关问题。
野外考察报告
考查题目:天山北坡的地理现象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通过野外考察,总结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I考察准备:
选择野外观察路线和观察点、准备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天山垂直自然带图、请地理专家作科考指导。
附: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见图)。
(1)专家强调:“虽为夏季,此次考察请同学们莫忘带好防寒衣物”,请帮助解释理由。
II考察过程:
请对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小“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
(2)“活动1”:
当火车到达吐鲁番站后,老师买来了当地特产葡萄,提出:要想吃葡萄必须答对这个问题——吐鲁番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3)“活动2”:
当考察队员到达针叶林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天山南坡有没有森林分布,原因是什么?
III研究结论:
(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读图分析。图中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据右图信息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气压性质,并分析甲地气压形成的原因。
(3)描述海南岛该日的天气状况。
图说地理。解读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关于该区域自然带,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的判读:
甲同学:自然带A没有横贯大陆的原因是东部地势高。
乙同学:自然带B被誉为动物乐园。
丙同学:自然带D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丁同学:造成自然带A—B—C—D分布差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2)自然带C 处受低气压带控制,气候极其干旱。
(3)自然带B、D两处的气候形成都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