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父柔,汉灵帝时举孝廉,补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诏书拜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柔大怒,琮顿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柔更以奇之。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及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幸(同“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琮既亲重,赐累千金,犹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十二年卒。 (《三国志·吴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官归,州辟别驾从事 辟:征召 |
B.柔尝使琮赍米数千斛到吴,有所市易 赍:通“资”,钱财 |
C.权时已与吕蒙阴议袭之阴:暗中 |
D.恐事泄,故寝琮表不答 寝:息止,搁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琮至,皆散用,空船而还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
B.依琮居者以百数敌数以轻船钞击 |
C.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后言次及之,琮对曰 |
D.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所获何可多致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全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
②刘备将关羽围樊、襄阳,琮上疏陈羽可讨之计
③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④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⑤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
⑥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琮从桂阳运几千斛大米到吴地做买卖,当看到吴地粮荒危急时,就把大米救济当地士人;回桂阳后他又倾其所有,救济几百个逃难的中州士人。 |
B.全琮在魏军多次用小船包抄袭击作干扰时,按兵不动,伺候吕范,一刻没有休息,等几千魏军出现在长江中心时,才出击攻打,大获全胜。 |
C.全琮统率军队征讨六安时,老百姓全都逃散了,许多将领要分兵抓捕百姓,全琮认为这一举动有得有失,不是维护国家大局的行为。 |
D.全琮![]() |
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⑴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
⑵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登高而招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⑦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⑤/②③⑥/④⑦ | D.①③⑥/④⑤/②/⑦ |
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三)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顾:看 |
B.舍于翳桑舍:舍弃 |
C.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挂。 |
D.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挈: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使尽之 |
B.而为之箪食与肉大臣为猛狗 |
C.迎而龁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倒戟以御公徒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
“猛狗阻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选做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意思是恪守诚敬。《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理解“主敬”一词的含意。
(2)请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慈,故能勇。”(《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宪问》)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勇”的看法。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奏颂一篇奏:奏章 |
B.引至庭下曰引:拉,牵 |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
D.今墓在焉焉:那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荐于玄宗月出于东山之上 |
B.亲为调羹齐彭殇为妄作 |
C.以所业投贺知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白长笑而去扣舷而歌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 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 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 人。 |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 |
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把上面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记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如:到 往 |
B.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致:到达 |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
D.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擘:掰开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成功“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①光真适嗣,当立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
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B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
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
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