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
建交的热潮,
其关键因素是( )
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C.中美关系的改善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 B.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
C.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阵地,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与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