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是说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 | B.《华事夷言》 | C.《明夷待访录》 | D.《天演论》 |
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
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 | 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 |
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 | 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 |
有史学家曾评论道“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实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了传统的裂口。”下列可为此说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首派幼童赴美留学 | B.筹建轮船招商局 |
C.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 D.开设发昌机器厂 |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
A.殖民霸权 | B.商业霸权 | C.海运霸权 | D.商品市场 |
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A.圈地运动 | B.光荣革命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