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正所谓“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请用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简要回答:为什么“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6分)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从生产能力看,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接近上限。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2)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材料三: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93 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
1997 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
2003 年 |
100 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
2004 年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
2006 年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 1 000 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
2007 年 |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
2010 年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发展互联网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互联网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互联网服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格局,推进互联网科技创新,扩大互联网消费,规范互联网市场,维护互联网安全。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强调发展互联网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根据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