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G都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这几种物质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和E为单质,其它为化合物,G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2)物质F的用途: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②的基本类型                (填“相同”或“不同”)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台秤的读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 1 3 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 V m m 3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 10 毫升水的试管 1 中;
③从试管 1 中取出 1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9 毫升水的试管 2 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 2 中取出 1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9 毫升水的试管 3 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 10 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 10 毫升溶液中有 1000 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 1 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A.

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p 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在一支试管中加人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

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 2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18 毫升水的试管中

C.

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m m 3 ;(用式子表示)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 N a I )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 I 2 )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犯罪分子常在黄金中混熔较多的铜,冒充纯金制品进行诈骗.小李要检验金制品中是否混有铜,他的检验步骤是:
(1)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
(2)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一段时间.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在稀硫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选择合适操作或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坩埚钳②搅拌③ 10 . 0 m l 量筒④ 50 . 0 m l 量筒⑤加热
(1)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为使热量及时散发应
(2)转移热的蒸发皿到石棉网上用
(3)除去 N a 2 C O 3 固体中的 N a H C O 3 ,操作是
(4)量取 8 . 8 m l H 2 O ,应选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