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用 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
B.点②所示溶液中:![]() |
C.点③所示溶液中:![]() |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
常温下,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的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14、16、18,下列关于这四种气态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四种气态烃中至少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 |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和丁 |
| C.丙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 D.乙和丁属于同系物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一定为3NA |
| 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
|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
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选项 |
试剂 |
现象 |
结论 |
| A |
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有氧化性 |
| B |
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 C |
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SO2与NaOH 溶液不反应 |
| D |
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苯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主要生成邻溴甲苯和对溴甲苯 |
| B.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环己烷 |
| C.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 |
| D.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0℃-60℃反应生成硝基苯 |
工业上获得苯主要通过( )
| A.煤的干馏 | B.石油常压分馏 | C.石油减压分馏 | D.石油催化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