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A.![]() |
B.解决商品不足的问题 |
C.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观察该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
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1957年上半年,北大经济系正式开设一向被视为资产阶级学说的凯恩斯经济学。北大这一行为的背景应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三大改造的造成 |
C.“双百”方针的提出 | D.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与本身的分布状态 |
C.与物理学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奖得来十分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的建立者而获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见:( )
A.相对论不被当时更多的人所理解 |
B.德国有压倒一切的国际地位优势 |
C.是英法等国对德实施绥靖政策的表现 |
D.科学与反科学的斗争异常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