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甲通入溶液乙中时,随着甲的通入,溶液乙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具有漂白性 |
B.溶液乙褪色后,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
C.气体甲溶于溶液乙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 |
D.气体甲可能被溶液乙中的某些离子氧化 |
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约为3 |
B.HCN易溶于水 |
C.10mL 1mol/L HCN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
D.HCN溶液的导电性比HCl溶液的弱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C.在做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可加快溶液褪色速率 |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实际生活中使用了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
据报道,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 + 6H2(g)CH3CH2OH(g) + 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802 kJ/mol,甲烷的燃烧热为802 kJ/mol |
B.等量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比生成H2O(l)放出的热量多 |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 s)=C(石墨, s) ΔH<0 |
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 v(B) ="3" v(A)、3 v(C)="2" 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 D.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