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
|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
|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
|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坚持“中体西用” |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关注西方科技 |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
|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
|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卢梭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洛克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
|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
| B.信仰是否必要 |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