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客过而尤之( ) 然则子之病(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 )( )
A.宜重吾价 | B.吾家读书久不效 |
C.下牡丹百倍者 | D.取儿藁葬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亡何花开 | B.子亟亟焉 | C.齐王大说苏子 | D.昂其直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
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四题。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燮素疾中官,既行,因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及破张角,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灵帝铖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
所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
顷之,赵忠为车骑将军,诏忠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忠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选自《后汉书•傅燮传》)
[注] ①市虎成于三夫:市中本无虎,然三人言而成虎。喻流言可混淆视听。②杜邮之戮:秦将白起因受诬陷免职,自杀于杜邮。③左衽之虏:指当时北方少数民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皆衅发萧墙衅:挑衅
B.彼知正人之功显显:显扬
C.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谮:诬陷、中伤
D.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弭:消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B.陛下仁德宽容
C.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D.忠愈怀恨,然惮其名,不敢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行,因上疏曰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今张角起于赵、魏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燮功多当封,忠诉谮之②权贵亦多疾之
D.①书奏,宦者赵忠见而忿恶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燮“忠谏直言”的一项是()
①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②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③诏会公卿百官,烈竖执先议④斩司徒,天下乃安
⑤傅燮岂求私赏哉⑥权贵亦多疾之,是以不得留,出为汉阳太守。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②⑥
5、对原文内容理解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燮认为当时国家动乱,不是由张角、黄巾等人引起,而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B.根据当时的情况,傅燮认为即使张角、黄巾等人的叛乱被平定,如果让宦官专权,忠臣遭害,仍有可能给国家带来危险。
C.司徒崔烈打算割让土地求和,傅燮变为杀掉崔烈才能使天下安定。
D.傅燮因屡次得罪权贵,被他们怀恨在心,最后他们联合起来将傅燮赶出了京城。
6、翻译句子。
①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
②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不满怒斥骷髅
田不满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①。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②,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曰:“人移我于此,非我当路也。”不满又叱曰:“尔何不祸移尔者?”髑髅曰:“彼运方盛,无如何也。”不满笑且怒曰:“岂我衰耶?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③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不满冲之竟过。惟闻背后呜呜声,卒无他异。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④卷十四)
【注释】
①髑髅(dú lóu):死人骸骨。②戆(zhuàng):刚直。悍:勇猛。③恫(dòng)喝:恐吓,吓唬。④《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内容多写鬼怪神异故事。还有考证等。纪昀:清学者、文学家,字晓岚、春帆。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尔何不祸移尔者
(2)彼运方盛,无如何也
(3)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
(4)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
(5)徒以虚词恫喝也
(6)人情皆尔
(7)卒无他异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运方盛,无如何也。
(2)哀而拨入土窟中,君之惠也。有人说本文的文眼是“畏盛凌衰,人情皆尔”。你有什么看法?
据上题而深入思考,请简述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空桑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余浆灌溉。后游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①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②,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③。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曰:“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④之。
(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注释】
①阴:通“荫”。②翕赫:显耀而乱纷纷的样子。③滂沱:下大雨的样子。此处形容多。④斫:砍。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顾见空桑中有土
(2)因殖种,以余浆灌溉
(3)以为神,转相告语(文中没有)
(4)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5)间一岁余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余庆召亲朋官数人会食
郑余庆①,清俭有重③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朝僚以故相③望重,皆凌晨诣④之。至日高,余庆方出。闲话移时,诸人皆嚣然⑤。余庆呼左右曰:“处分⑥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⑦,舁⑧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相国餐美,诸人强⑨进而罢。
(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五)
【注释】
①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为唐代宰相,著名散文家。②重:厚,大。③故相:老丞相。④诣:到,到……去。⑤嚣然:饥饿的样子。嚣:通“枵”,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⑥处分:嘱咐。⑦逡巡:顷刻,不一会儿。⑧舁(yú):抬。⑨强:勉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郑余庆,清俭有重德
(2)朝僚以故相望重
(3)皆凌晨诣④4之
(4)处分厨家
(5)诸人强进而罢把下面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朝僚以故相望重,皆凌晨诣之。
(2)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本文的伏笔:______;悬念:____________。
说说对本文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