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第②则文字除了“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一个四字成语,它是。
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子这样说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2)“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注]溺心,指掩盖了天然的心性或纯朴的本质。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注:①好还:容易得到报应。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
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
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