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
下列各选项是对文中“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澡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堵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睛的“禅”境?
⑨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作者在文中把飞花、秋蝉、蟋蟀等物归为一类,请简析其原因。(4分)
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的理解与感悟。(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可读懂声音和面部表情的软件问世
艾克曼设计出了一个软件程序,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讲话、声音和面部表情,帮助人们分析其讲的是否属实。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大卫?斯科恩表示:“政客通常不会完全说谎,但他们却非常善于周旋在真相的四周。这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已有明确的体现。”
斯科恩一直在密切注意“周旋”(spin)这个词。他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通过监控对话或演讲中词语的使用,确定说话人什么时候想要在真相的四周周旋。这种算法首先对人称代词进行统计,比如它认为我(I)比我们(We)更加直接。接着,它将对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进行统计。这都体现了很高的“周旋”水准。
斯科恩基于候选人在大选中的150篇演讲建立了数据库。虽然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稿都出自专人之手,内容也多有雷同,但当斯科恩用这种算法对麦凯恩、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讲话进行分析时,却发现他们的演讲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根据软件程序的统计,每一位候选人的演讲中都包含着水平不一的“周旋”因素。其中,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含有极高的“周旋”指数,大大超出了麦凯恩和希拉里等人的数值。例如,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中,奥巴马的“周旋”值达到了6.7,与此相反,麦凯恩的得分低达-7.58,希拉里则得了0.15分,与平均值0最为接近。
因此,这项分析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了麦凯恩“直言者”的宣言,但这种直接的说话方式对政客来说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斯科恩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熟练地使用了“周旋”的技巧。瑞士沃克斯研究所的创立者布兰卡?伯勒曼表示,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选票的攀升也证实了这种技巧的有效程度。
伯勒曼用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对演讲的声音高低、音量大小和流利与否等7个参数进行了绘图,制作出了声音文件。随后她将此声音文件与演讲者的面部神情关联起来,通过艾克曼开发的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来展现演讲人的表达自如度。
分析显示,麦凯恩的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无论涉及到积极的前景还是悲观的事实,他的声音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此外,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
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这让人感觉很不可信”。伯勒曼说道:“人们很难对音调平平的讲演产生信任,尤其是当演讲人的讲话与其面部表情不符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麦凯恩的演讲充满‘周旋’的技巧也无济于事。”相比而言,奥巴马的声音则充满了起伏,其面部表情也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喜欢皱眉,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但流利的讲演,高频的语速,以及声音高低的适度控制,都使他的演讲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鉴于上述的测试,那政治家们到底有多“诚实”呢?艾克曼说:“社会民众看待大选候选人就如同对待二手车的销售员,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言论确信无疑,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完全说谎的政客。”
随着种种辨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有一天声音识别器或面部表情识别仪就可以联合揭露出搬弄是非之人的嘴脸,甚至超越心理学家,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取材于2008年12月26日《科技日报》)下面是伯勒曼对麦凯恩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 |
B.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 |
C.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 |
D.麦凯恩的演讲没有“周旋”技巧。 |
下面是伯勒曼对奥巴马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音充满了起伏,面部表情能准确地与溃讲内容相匹配。 |
B.在演讲中使用了“周旋”的技巧。 |
C.过于喜欢皱眉,让人对他能否当选感到忧虑。 |
D.讲演流利,语速快,声音高低控制适度,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内容多有雷同,但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
B.2008年美国大选中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奥巴马最高,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 |
C.麦凯恩的演讲激发性极强,但他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包括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和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A.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越高,越受民众欢迎,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越大。 |
B.演讲的形式诸如语速、声音高低以及面部表情决定演讲是否具备感染力。 |
C.演讲中使用“我们”和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都是含糊其辞以在真相的四周周旋。 |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目前并不能真的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4—28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民族的艺术创造特别是文人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它的求变求新就显得更为强烈。还有,就格律诗的形式本身而言,一向比小说、散文、戏剧等艺术形式要求严格,故而,对诗美的探讨,也就更为频繁。
步鲁姆曾讲过,现代诗是一部家庭罗曼史,年轻人挣扎着反抗父辈人物,并渴望最终取代他们。这简直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存在方式。自从现代新诗在中国大地上萌发,它就一时也没有安宁过。新诗的发展正是以不断的流变为规律的,任何凝固都意味着死亡。
①每一种诗歌潮流或诗歌形态,作为一种历史的“业在”,都不是孤立的存在。②历史赋予每一阶段以规定性任务。③草创阶段的白话诗派和开拓、奠基阶段的写实诗派、浪漫诗派负荷的任务不同,(A)前者是在“辟荒”“尝试”中争得新诗的“正宗”地位,而不论是承接白话诗群的写实派,还是异军突起的浪漫派,都是沿着“诗体大解放”路子,把新诗提升到新的阶段。④写实诗派、浪漫诗派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丰富、发展了自由体。⑤与此同时,新诗内部又酝酿着新的流派和随之而来的诗歌变革:在新诗中要求划开诗与散文的分界,倡导格律体向自由体挑战,(B)新月派的崛起,标志着新诗从自由到规范的位移。⑥(C)当新月诗人对格律的强调达到及至后,又会有新的诗人做新月派诗人们开初时的工作,戴望舒等要求以内在节律为诗歌形式要素的主张,进一步调整了前二者的得失长短。⑦可以说,从自由诗到格律诗,是新诗不断发展和扬弃自身的历史过程。⑧事实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格律和自由这一对矛盾,始终以辩证的形式运动着,发展着。⑨格律化走到了极端,诗歌就又向比较地自由化方向转变;(D)自由过分了,格律就又强调,新质的格律又应运而生。⑩这就是中国新诗形态的历史运动所显示的纵向轨迹。①同时,格律与自由又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时代的诗歌里,平行而又交叉,严格的格律诗常常与比较自由的诗并存,而且互相渗透,格律中常渗入比较自由的成分。②这是格律与自由在同一空间所呈现的横向关联状态。③格律与自由,都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都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这样就构成了中国新诗艺术形式发展史。
“年轻人挣扎着反抗父辈人物,并渴望最终取代他们”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不超过25字)
答:这句话的含义是
对第三自然段中A——E划线句的理解,不符合句意的几项是
A.前者是在“辟荒”“尝试”中争得新诗的“正宗”地位 白话诗派在草创阶段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不断完善自身而在诗坛上争得了主导地位,率领诗歌发展的新潮流。 |
B.新月派的崛起,标志着新诗从自由到规范的位移 新月派异军突起,极力倡导格律诗,使得格律诗由占据了诗歌发展的主导地位。 |
C.当新月诗人对格律的强调达到及至后,又会有新的诗人做新月派诗人们开初时的工作 当新月派诗人对格律的强调达到最高的程度后,又会有新的诗人不满意诗歌形式日益僵化、失去活力的局面,因而求变求新求超越,要开创一代新的诗风。 |
D.自由过分了,格律就又强调,新质的格律又应运而生 |
在强调诗歌自由化的历史阶段,自由化发展到了极端,又有人强调格律,于是一种性质全新的格律又产生了。
E.格律与自由,都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都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
格律与自由,平行而又交叉,格律体转化成为自由体,自由体转化成为格律体。
从上下文中找出与第三自然段句⑦“从自由诗(1),到格律诗,在到自由诗(2)”中三个词的照应句(只写句子序号)。
“自由诗(1)”的照应句是 。
“格律诗”的照应句是 。
“自由诗(2)的照应句是 。
第三自然段由13句话组成,分析作者的思路,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用“/“在下面句子的序号中标出。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中国新艺术形式发展的特点?据此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来,写在方格内(不超过20字)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雨中过伶仃洋
过伶仃洋,冒着细雨,甲棋逢对手上只我孤孤寂寂,航行在文天祥的温漉漉的诗行上。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尽管诗人已经过了八个世纪,他举袖望故国的颤抖,仍遗落在伶仃洋里,有热泪点点,横飞竖洒,激荡不已。
云不语,雨不语。那宽袍阔带的文官正被元兵押解向死亡,伫产在一块大帆下不语。
那雾遮遮掩掩的岛,叫伶仃岛,这雨中衔一副寒霜脸的海,叫伶仃洋。文天祥叫零丁,令人叫伶仃,不管怎样写,这两个字都叫我受不住。不忍看,也不敢想。
天下伶仃人,不只你一个,偏你浮海赴义,一首诗吟得后人心疚。
我是一个九岁丧父的人,寡母领着我们三兄妹,而我是老大。“长兄若父”,我怎样在九岁十岁直至十五的肩膀上,放得住上有寡母下有弟妹的酸苦期冀?
寡母望我,我望寡母,泪眼相向;一间草房,数亩身田,天有阴晴雨雪,地有泥泞坎坷,人有势利冷眼,别人丰收时我们歉收,过节时别人满嘴油腻,我们数盘清冷。我们有永远卸不去的疲惫,有永远流不完的汗水,有永远忍受屈辱的咬紧牙关。
“长兄若父”,一个少年在风雨里摔打,支撑他的力量只是一个饥饿中不甘人后的期冀。当十六岁进工厂赚钱取工资时,望遍全厂三千人,只有我是十六岁。
一个大雨敲窗的夜,在同宿舍工友的鼾声中,我读到《过伶仃洋》,我哭了。“身世浮沉雨打萍”,“零丁洋里叹零丁”,每一字都击中我感情中最嫩薄的地方,我是那么不堪一触,我哭。
“伶仃”这两个字,是谁选的?仓颉也有_____和_______么?因而这两字才很瘦长,如一个长年饥饿的豆芽的孩子。
“伶仃”这两个音,也要用舌小心吐出,舌头粗壮的得意的人吐不出,它是那么脆弱,重一点就会变形。
从此读书怕见“伶仃”,见时故作不见。读书又受读“伶仃”——当我为我自己,也为母亲弟弟、妹妹挣扎了一天,赚得一元四角钱后,静下来,想哭的时候。
是什么叫我爱了文学?我下班就走理了文字堆里。读进躯体和宣泄出躯全的都蘸满了感情浓法的文字,一种排斥合用排斥热闹的孤零的生活。
一部《易经》圈住我,两千年前已洽谈室,我从小就在零丁洋上漂泊航行。
有人说:“孤独是知识达到崇高境界的一种状态。”
“智商高的人都是孤独的人。”
“孤独是一种超出了平庸与俗气的美学境界。”
说这话的,大约是被过分的热闹优苦了的人吧?大约是难得享受一下短时间的孤独之美吧?
吃含味精的菜太多,一次糖抖黄瓜就被推为最佳滋味,我理解这种心态。
孤独不好,伶仃不好。
当父亲溘然撒手入世,别把一个孤傲的孩子遗落在冷漠和多白眼看里的家族里,那么我不会跟那古代的亡国之官叹伶仃,叹也无力。
如果文天祥置身于抗击异族入侵者的人民大众和爱国勇士的汪洋里,虽自己身死,也去会叹息伶仃。
在伶仃洋里,他正被押解到一个绝望的地方去,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曾为它的广大扬眉得意,南宋却连最后一声国人的哀音也未闻,多寂寞呀。
“零丁洋里叹伶仃”,半生沉浮,一腔宏愿,尽付流水,遥对故国,究何以堪。
爱国者的孤独,悄悄地升华了我的孤苦,家国虽有别,情感却易通。血写的文字有不可局囿的穿透力,这是多么奇妙的心灵感应啊。
文天祥的伶仃别是一番至高境界,怪不得我每读心碎,世人也皆尽可一哭。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千古传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一自然侧面中“航行在文天祥的湿漉漉的诗行上”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漉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九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出其中的四种: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2分)
第十二自然段中甲、乙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切合文意的一组短语是( )
A.亡国之痛;悯人之情 |
B.预见之才;体味伶仃 |
C.亡国之恨;孤苦家世 |
D.诗人之情;学子之心 |
第十二自然段中提到的“仓颉”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枯叶蝴蝶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只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了的树叶,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如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叫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们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枯叶蝴蝶经过伪装仍然逃不脱被捕的命运的原因是:
① ②“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枯叶蝴蝶突出了“死灰颜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中有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蝴蝶正反两面的对比,又有枯叶蝴蝶与其他美丽蝴蝶的对比。 |
B.文章托物言志:通过对枯叶蝴蝶的描述,揭示了愿“一切都显出它们真相”的殷切希望。 |
C.文章表明坚定的信念:尽管许多人都学枯叶蝴蝶“装假作伪”,但我要效法其他蝴蝶的表里如一。 |
D.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在对枯叶蝴蝶即将灭绝的前景的描述中,表达出对人们滥捕濒危物种的深沉忧虑。 |
E、文章叙议结合:在描述枯叶蝴蝶的伪装和命运之后,论说了造成其悲惨结局的原因及其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