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域水质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我国外汇储备情况表(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汇储备
0.8189
1.0663
1.53
1.95
2.3992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在2010年将达2.49万亿美元。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化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进而导致国内资金过于充裕,剌激过度投资和价格膨胀,对物价稳定造成潜在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难题,长期下去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和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材料一: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的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应对世界气候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二: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我国一些地方进行低碳试点、发展低碳城市的热情很高,纷纷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构想和举措。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行列。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建设低碳城市,要有科学的态度,必须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道路,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以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多上几个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的认识是浅薄的,这样的低碳城市不宜作为推广试点。
(1)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应如何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积极作用。
(2)试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角度回答,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一:2003年—2009年我国投资率和最终消费率变化一览表。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8年
2009年
投资率
41.00%
43.20%
42.70%
42.60%
43.50%
44. 10%
消费率
56.80%
54.30%
51.80%
49.90%
48.60%
47.80%

注:投资率,一定时期(年度)内总投资占GDP的比率,消费率,即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近几年我国GDP平均增长在10%以上,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0.5%,美国最终消费率为85.96%。
材料二:据统计,至今,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连降22年下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增长6.7%(扣除物价因素)。2009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7;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6.5%,商品零售价格将上涨3.8%。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3)运用政治常识中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党提出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提法的转变。

材料一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推行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企业担当重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福州举行。新产品、新技术、低碳、节能、环保产品成为展示主体。
材料二2010年5月21日,比亚迪荣膺美国财经杂志《商业周刊》评选的“2010年全球IT企业100强”冠军头衔。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此殊荣。从“电池大王”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阵营中最大的黑马,再到发展电动汽车,比亚迪的每一步发展都受到关注。比亚迪一直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用创新改变传统格局。2008年,比亚迪以“新能源”概念,吸引巴菲特入股,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同时,比亚迪独创了“垂直整合”模式,将供应链的一个个环节进行分解,在企业内部生产绝大部分零部件,打通自上而下的环节后,比亚迪可以实现产业链内的自我供给。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运用有关“企业”的知识,说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走向成功?

(共32分)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此次会议上,“包容性增长”成为主旋律之一。会议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概括什么是“包容性增长”?
(2)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发展观?请写出其科学内涵。
(4)根据所学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