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2011年的经济工作应坚持“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 )
①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强化GDP目标,把经济增速放在首位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路桥说,却被大多数数学家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