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我国政府因利比亚国内局势不稳定,动用“海陆空”力量迅速从利比亚撤走3万多侨民,系冷战后最大规模的撤侨行为,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写照。回答问题。下列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正确的有( )
①生存权、发展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权
②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人权高于主权,充分享受人权是国家拥有主权的前提
④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权是绝对的、不受约束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 |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体现了( )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
C.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 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
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在经历雾霾天气之后,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于是主动去调查,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
(2)治理雾霾,须有作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作为。(9分)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实行多党政治,但由于各党派的争夺倾轧,引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创建新中国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说明
①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关系
③我国政党制度适合国情,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④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得出的基本结论之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是
①坚持科学执政的基本方式②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中国共产党能代表人民立法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