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
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死,死逾半载而复生,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往,需次会城次:住宿
B.二棺今浮厝佛寺厝:放置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礼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因伪造其僮书云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亲友以其朴讷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因此到任后,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几乎与妻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
东 坡 居 士 自 今 日 以 往 不 过 一 爵 一 肉 有 尊 客 盛 馔 则 三 之 可 损 不 可 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上。(选白《东坡志林·记三养》)
(2)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2分)
译文:
②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3分)
译文:
③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3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字仲宝,晋天福三年进士。玭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丁父忧,起复视事。五年,召归阙。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八年,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
至道初,黄中遘疾,诏令归阙。后以久疾,黄中特拜礼部侍郎。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有文集三十卷。
(节自《宋史·贾黄中传》 )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文属:撰写
B.业成俟:等到
C.远人便之便:安适
D.会江表克:能够

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贾黄中廉白无私的一组是()
①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②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③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即表上之
⑤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⑥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聪明勤奋。他五岁读书,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十五岁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这与父亲的严教和母亲的明敏有密切的关系。
B.贾黄中廉直平恕。岭南平定后,他担任采访使,向朝廷上奏兴利除弊之事数十件,都符合皇帝的心意。后来此地闹饥荒,他让熬粥救济饥民。
C.贾黄中为政简易。太宗即位后,他身为升州知府,将发现的前朝遗物如数上交国家,让皇帝感慨不已,赏钱三十万,从此更加重用他。
D.贾黄中端正严谨。他知道的台阁旧事很多,讲起来能使听者忘记疲倦,但是他在回答皇帝的问话时,却说“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2)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每题3分,共9分)
范景仁墓志铭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回复
C.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门杜:关闭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赢,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太学,有声一时声:声望。
B.更数医不效效:见效。
C.犹虞其复用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按:根据。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一词多义
(1)寝貌甚(2)故宋将军自负
既同尝与过宋将军
(3)盛其意气之(4)告以三矢赐庄宗而之曰
以锦囊而以成功

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
逸豫可以身()一夫呼()梁君臣首()
负而驱()故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