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4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C.用10 mL量筒量取食盐溶液8mL | D.灼烧羊毛,会闻到和烧纸一样的气味 |
在点燃的情况下,某反应得微观示意图如下
关于以上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五种物质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该化学反应中的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2H2+O2======2H2O |
B.2H2O======2H2↑+O2↑ |
C.2CO+O2======2CO2 |
D.H2+Cl2======2HCl |
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 | B.H2O2 |
C.C2H4 | D.H2 |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正确意义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
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
B.物质X的质量为2.8g |
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 |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