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消耗和生成分别在( )
A.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 B.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
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 D.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
如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
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到丙 |
C.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约为输入该营养级能量的10%~20% |
D.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稳定 |
右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
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
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
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