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二: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对东方的探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4)“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社会转型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个引人瞩目的精彩片段,也是史学家研究触角的重要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认为中国全部文明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中间经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近代的大动乱是从中华帝国到现代国家的第二次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
──注:上述材料根据凤凰网及维基百科等整理
(1)为什么说中国的“第二次转型是被迫的”? 结合史实简要指出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在整个中国近代政治史有哪些表现?
材料二 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3)结合17—19世纪的史实概述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上实行社会转型,走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历程,并指出其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根本推动力。

制度的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材料一中“以有侯王”一句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何种地方行政体制,导致怎样的后果?汉武帝为避免这一局面的重蹈覆辙,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在处理地方与中央关系这一问题上,近代西方哪一个国家有了新的思维,其核心精神是什么?
(4)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同,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形式如何?近现代西方国家对该制度又有了怎么的发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摘自《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摘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德国(1813)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摘自《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摘自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1)根据材料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博爱自由”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天使”,巴黎没有“公理”。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公理何在”?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