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注:同比增长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材料二:2008年初,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6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到2008年11月初,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经不太严重,宏观调控政策修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这一宏观调控政策。
材料三: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四百二十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 居民减轻税负约五千亿元;安排“三农”投入七千一百六十一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一千四百六十一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1)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10分)
(3)结合材料三,逐一分析上述民生指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4)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更好实现“安民”、“利民”。(1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请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主动适应新变化,加速打造经济升级版。
材料二:上海一直是中国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我国高考改革试点先在上海开始,然后逐步推广。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考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敦煌莫高窟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并实施游客承载量控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高度认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践最佳案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应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借鉴“敦煌莫高窟经验”?
(2)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为我国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法艺术是人们文化素质、技艺修养和个人性情的综合体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既能赏心,亦能启迪灵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青少年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高尚的艺术人格,为青少年的成长培养非智力的人格因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推进会9月24日在北京举行。
材料二: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交易诚信问题也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诚信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障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必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诚信回归心灵。
材料三:梁启超曾感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来抓。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给广大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书法及书法美术大赛推进会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让诚信回归心灵提出合理建议。(10分)
(3)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请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谈谈你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 |
做法 |
分值 |
勤学 |
2分 |
|
修德 |
2分 |
|
明辨 |
2分 |
|
笃实 |
2分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第二,文明是平等的,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第三,文明是包容的,秉持包容精神,才能实现文明和谐。
材料二: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材料三: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3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丰台永定河畔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博物馆落户北京园博园。中国园林历史文化号称“世界园林之母”,我们理应建设一处博物馆全面进行展示,并使之永久性地成为行业展示、业务交流、教学研究、科普宣传的一处重要场所。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
(2)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专家警示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关于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设想中国园林博物馆应如何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