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燕兵,金兵。③夜娖[chuò]”,夜里握着。④胡 革录(LÙ) ,箭袋。⑤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

请谈谈"入"和"摩"自的表达效果。

答:

2.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藏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

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2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2.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