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读下图回答各题。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
A.观光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房地产业 | D.水稻种植业 |
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B.种花卉用地比重上升 |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理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华北地区 | B.华南地区 | C.青藏地区 | D.西南地区 |
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 |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
下列选项,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排列的是()
A.湘、辽、宁 | B.台、鲁、苏 | C.青、粤、晋 | D.桂、甘、豫 |
下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大体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 |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 D.由东向西递减 |
图中A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因是( )
A.0 mm~200 mm之间,盆地影响 |
B.200 mm~400 mm之间,西风影响 |
C.400 mm~600 mm之间,山地影响 |
D.200 mm~400 mm之间,山地影响 |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自然地理要素数值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能代表我国地势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100°E附近,四种地理要素变化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 B.海陆因素 |
C.地形因素 | D.人为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