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截至2007年9月,全世界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5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与全球“汉语热”密不可分,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说明 ( )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 B.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 D.要坚持独立自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观花,植物学家以植物学的知识审视它,把它归人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而画家则以美学知识去欣赏它,获取美的灵感。这说明( )
| A.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
|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D.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 2008·广州模拟,不定项)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
|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
|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 D.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
(2008·广东单科,31,多选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A.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 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
|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 D.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国家公布了首批51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加大挖掘、抢救、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A.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裁体
B.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C.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D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