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一个( )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以上都不是 |
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如题3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DNA复制的酶一定是从1运进的,与3直接相连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 |
B.图B中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2:1 |
C.图C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重新构建 |
D.经过连续两次细胞有丝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③⑤ |
以下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物质、结构以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植物根尖分生区等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增多 |
C.多糖、抗体、RNA聚合酶、DNA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
D.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染色体的结构或物质中都有五碳糖参与组成 |
下列为取自同一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表示为MMN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②图甲、乙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丙、丁细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③图丁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④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茶树常采用扦插繁殖。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三十烷醇的浓度,实验中设有空白对照 |
B.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5 ppm的三十烷醇对茶树插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
C.若要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8~l2 ppm的浓度范围增设实验组即可 |
D.用三十烷醇处理茶树插条可采用浸泡法或沽蘸法,二者相比,浸泡法所用溶液浓度高,所需处理时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