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
A.居民委员会 |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C.各民主党派 | D.人民政协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过去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强调立法;现在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强调立法与执法并重。这体现了( )
A.立法不如执法重要 |
B.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因果联系 |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
D.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认识是发展的 |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以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目前的科技总体水平较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是很高。基于国内国际的实际考虑,我们党和国家作出了全面实施科技兴国,推进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战略决策。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创新,其依据的哲理是( )
A.事物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
B.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D.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方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任何运动又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上述两种观点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承认(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C.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
D.新旧事物有着根本不同的区别 |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2006年3月底前必须完成清理有关汽车限制性规定的工作。这标志着小排量汽车在全国80多个城市受限的僵局将被很快打破。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汽车消费要重视节约能源 | B.事物发展的观点 |
C.坚持从实际出发 | D.事物是变化的 |
2006年1月1日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
B.整体决定部分 |
C.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D.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以确定对事物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