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行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C.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该现象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D.该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右面的图 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