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物质颜色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观察者的视程中的物质厚度成正比。在注射器中,存在NO2与N2O4的混合物,气体呈棕色,现将注射器的针筒慢慢往外拉,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混合物的颜色为
| A.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
| B.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浅 |
| C.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没有变化 |
| D.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肯定漏气的是: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在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H4+、AlO2—、Cl-、NO3— |
| B.在由水电离出的c(H+)=l×l0-12 ·mol.L-1的溶液中:Fe2+、ClO-、Na+、SO42- |
| C.在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SO42-、NO3一、Na+、NH4+ |
| 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32-、CO32-、Na+、F— |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 B.将含0.l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制成胶体后,生成的Fe(OH)3胶粒数目为0.1NA |
| C.1 mol Fel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D.标准状况下,560ml的CH4和甲醛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1NA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Cl2产生沉淀 |
| B.向AIC13溶液中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消失 |
| C.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NaNO3固体,铜粉溶解 |
|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加快 |
一定量的金属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混合气体(含NO、N2O4、NO2) 共1.8 mol。将上述气体平均分为两份,一份与标准状况下8.96LO2混合后,用水吸收,无气体剩余;另一份恰好能被500ml 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则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25mol | B.0.2mol | C.0.15mol | D.0.1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