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1或7)月。
(2)简述B季风的进退规律,并描述B季风的强弱变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3)简述B、C季风在成因方面的差异。
(4)简述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间内降水量达164毫米,77人遇难,损失惨重。近年来,大连、北京、武汉、杭州和郑州等大城市,暴雨无一例外地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
材料一 雨后街道积水回流景观图

材料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

材料三 鹿特丹水广场图 该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水广场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洪系统。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小水池。雨水不仅能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从热岛效应的角度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2,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泥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1)、图(2),并结合实际分析北京出现内涝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鹿特丹水广场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请你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被规划为贵州省出省水运通道,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水运主通道。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建设工程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及黔南、北部的遵义、东北部的铜仁等地区。工程起点位于乌江上游乌江渡水电站,终点位于重庆境内的龚滩,航道全长406km,本次工程拟将其建设成四级航道,通航500t级单机动驳船,航道通过能力达到744.144万t以上,整治河段91.5km,整治滩险73个。
材料二:

材料三:贵州是我冻雨天气灾害发生最多的省份,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贵州发生了严重的冻雨天气,这次冻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1)贵州乌江渡到龚滩原河段通航能力差,请简述原因。
(2)分析修建此航道工程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试分析本次贵州冻雨天气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区或产业区,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下图)。目标是把金三角建设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特色原材料生产基地。

材料二:2012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下图)

(1)材料一中,从石家庄经郑州、武汉到长沙,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郑州往西安、兰州方向,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反映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沿__________线发展,图中__________(城市名称)服务范围最大。
(3)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分析“黄河金三角”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
(5)请从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黄河金三角” 能源生产基地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下表为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华北地区的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为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
(2)试分析渭河的南岸支流比北岸支流少的原因。
(3)所谓重点生态功能区,即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构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下图为“某学者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四季类型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布规律?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季如春”型地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区域
形成原因
世界


中国
云贵高原

(3)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