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A.②③④ | B.①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
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ⅹ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某DNA共n个碱基,其中腺嘌呤m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游离的胞嘧啶( )个。
A.7(n-m) | B.8(n-m) | C.7(n/2 -m) | D.8(2n-m) |
小麦的粒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R1、r1)和(R2、r2)控制。R1、R2决定红色,r1、r2决定白色,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深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 B.5种 | C.9种 | D.1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