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右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被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被传授到与植株B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另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杂交
紫红玉米粒
黄玉米粒

587
196

0
823

412
386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组杂交实验中,其性状分离比符合测交试验结果的一组是______。
(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从杂交______中可判断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性性状,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长期育种的需要,须保持植株B的性状,则应采用__________(杂交Ⅰ或杂交Ⅱ)的方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没有的碱基是(用字母表示)
(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过程;2、5、9表示遗传信息的过程;
3表示遗传物质的过程;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过程。
(3)上述三类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在内进行。
(4)图中1、8需要解旋酶和酶,3需要酶和酶,
7需要酶。

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①过程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期,场所是在
(2)X链碱基排列顺序为,Y链碱基排列顺序为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性遗传病,从根本上说,该病来源于
(4)Ⅱ8基因型是,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2)②图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所处分裂时期是
(3)处于④图分裂时期的细胞的名称可能是,也可能是
(4)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
(5)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具有染色单体的是
(6)③图有个DNA分子,条染色体,②图有个DNA分子。

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请你帮助完成相关设计。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1)实验假设:
(2)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去掉。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然后在A烧杯中加入30mL的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
③在室温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
A1、A2,B1B2
④在A1、B1中加入。在A2B2中加入并加热。
⑤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现象:
如果支持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

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请据图回答:
(1)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
与固定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酶,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其反应效果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先要把包埋材料加热溶化,其加热方法是:
使用了下图[ ]方法包埋。

(3)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溶液中形成凝胶珠。部分同学实验制得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