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 106μg/ml,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通过基因定点突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一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8μg/ml,并且比天然β一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此项技术属于
A.细胞工程 | B.蛋白质工程 | C.胚胎工程 | D.基因工程 |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 |
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分别独立起作用 |
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渗透作用 |
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 B.作为除草剂 |
C.人工培育无籽番茄 | D.促进香蕉成熟 |
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5)(6)(7)组用云母片(不透水)插入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A.(1)(3)(5) | B.(1)(4)(7) |
C.(1)(3)(4)(6)(7) | D.(1)(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