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含碳酸盐 |
| B.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 C.将一种白色晶体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该盐一定是铵盐 |
|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火焰熄灭——集气瓶中所盛气体一定是CO2 |
期中考试复习时,小远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⑥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按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
| B.Mg2+、H+ 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
| C.Na+ 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
| D.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
氚也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 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
| C.参加反应分子个数比是2:3 |
| D.生成物是化合物 |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 B.CO2 | C.O2 | D.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