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 A.②③ | B.②④ |
| C.①② | D.③④ |
“早稻亩产3.69多万斤,花生亩产1 万多斤……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此则新闻报道反映出()
| A.“一五”计划的实现 | B.经济建设的浮夸风 |
| C.公私合营成效显著 |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班的西北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 B.外国资本 | C.封建官府 | D.地主阶级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
| B.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 |
| C.培养了大批新式科技人才 |
|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
|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
|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
|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