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