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曲折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分别是什么时候?
⑶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⑷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
①“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出身如何?
②“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③ 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
④ 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洋务最为当务之急,以通晓各国语言文字为人。
————据张之洞《延访洋务人才启》
材料三 “与外国交涉事件,必须识其惰性……欲悉各国情形,必须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蒙。”
————据弈忻《奏请创设同文馆说》
材料四臣等拟选聪颖子弟,前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以培养人才,……年十二岁至二十岁为卒,(先)在沪肄习,以六个月为卒,察看可以造就,方准资出洋……以十五为卒,中间艺成之后,游历2年,以验其学,然后回至内地,听候总理衙门酌情使用,奏请委用。
————据李鸿章《派员携幼童出洋并应辨事宜疏》
回答:
结合时代背景,从洋务派兴办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有哪些历史进步,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要求:论述、比较应成文,限200字以内。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茵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
(2)材料二中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