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⑦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 “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⑦,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⑤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 “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预焉预:准备 |
B.以实学课士子课:教授 |
C.以索贯之贯:穿连 |
D.业知不可掩业:已经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4分)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郭成,四川叙南卫人。由世职历官苏松参将,进副总兵。倭犯通州,为守将李锡所败,转掠崇明三沙。成击沉其舟,斩首百三十余级。隆庆元年冬,擢署都督佥事,为广东总兵官。渡海追曾一本,大获,进署都督同知。叛将周云翔等杀参将耿宗元,亡入贼中。屯平山大安峒,将寇海丰。成偕南赣军夹击之,斩首千三百余级,获被掠通判潘槐而下六百余人,生絷云翔。潮州诸属邑,贼巢以百数。郭明据林樟.胡一化据北山洋,陈一义据马湖,剽劫二十载。成督诸军击杀明等,俘斩千三百有奇。四川都掌蛮为乱,诏成移镇。寻被劾,罢归。
万历改元,命刘显大征,诏成充为事官,为之副。先登九丝山,生絷阿大。初,成父为蛮杀,乃以所斩首级及生擒诸蛮置父墓前,剖心致祭,乡人壮之。寻佥书南京后府,出为贵州总兵官,镇守铜仁。成有胆智。每苗出掠,潜遣壮士入其砦,斩馘而出。尝挺身入林箐察贼。苗一日数惊,曰:“郭将军至矣。”相戒莫敢犯。复被劾,罢归。
起四川总兵官。永宁宣抚奢效忠卒,其妻奢世统无子,妾奢世续子崇周幼。前总兵刘显因命世续署宣抚印。世统怒,攻夺其落红寨。世续奔永宁。成遣义儿郭天心偕指挥禹嘉绩按问。天心遂据世续永宁私第,罄取其资,而成亦入落红,尽掠奢氏九世之积。效忠弟沙卜遂拒杀裨将三人,执天心等。抚、按交章劾成,下吏,遣戍云南。会有松茂之役,荐从军。成乃将七千人,直抵黄沙。屡破贼,与总兵官李应祥尽平河东西诸巢,以功授参将。复偕应详大破腻乃诸贼,增世职二级。腻乃党扬九乍复出为乱,成讨平之。火落赤扰西宁,四川巡抚李尚思以地近松潘,檄成军松林,游击万鏊军漳腊。寇不敢逼,西陲获安。杨应龙叛,成进讨,无功,戴罪办理。寻卒子官。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寇海丰寇:侵犯 | B.潜遣壮士入其砦潜:暗中 |
C.檄成军松林军:军队 | D.罄取其资罄:全部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副/哀吾生之须臾 | B.斩馘而出/惑而不从师 |
C.寻卒于官/拜送书于廷 | D.以功授参将/敢以烦执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成父为蛮杀,乃以所斩首级及生擒诸蛮置父墓前,剖心致祭,乡人壮之。
译文:
(2)抚、按交章劾成,下吏,遣戍云南。会有松茂之役,荐从军。(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犹岁课其租课:征收赋税 |
B.谓秋成可仰也仰:依靠 |
C.疑旌贤之典旌:表扬 |
D.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遗:遗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何乔新“忠勤刚介”的一组是()
①募兵击擒其魁②振贷迄秋止③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④不得,输之于库⑤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⑥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关心百姓疾苦,任福建副使期间,看看到福安、宁德一带很多百姓破产,便上奏朝廷,减免当地百姓三分之二的赋税。 |
B.何乔新为人廉洁正直。生前,多次拒绝他人所送之礼;福建市舶司的官员死了之后,乔新没有接受镇守者分给的资财。 |
C.何乔新罢归后,得到许多官员的推荐。陈铨请求朝廷认真审查,如果乔新没有病就应该起用他,但朝廷没有答应。 |
D.何乔新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的认可。吴世忠反驳邹鲁的诬告,认为何乔新忠心勤奋,刚正耿直,无论是学问人品,还是处理政事的才能,都不错,于是朝廷加谥为文肃。 |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
(2)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扁鹊者,渤海郡鄚人也。少时为人舍长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②,三十日当知物③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④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董安于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望见桓侯而还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⑤;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注] ①舍长:供客人食宿的馆舍主管人。②上池之水:指草木的露水。③知物:洞察事物。④垣一方:墙那一边。⑤带下医:妇科医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遇:对待 |
B.不出三日必间间:病愈 |
C.后五日,桓侯体病病:患病 |
D.过邯郸,闻贵妇人贵:尊贵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扁鹊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②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⑤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⑥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为馆舍主管人时,非常恭敬地对待长桑君。长桑君也看出扁鹊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在交往十余年后,把自己私藏的药方传给了扁鹊。 |
B.晋国大夫赵简子执掌国事时患病,五天昏迷不醒,大夫们都很担心。扁鹊看后断言不出三天赵简子会痊愈,结果果如扁鹊所说,因此赵简子赏赐扁鹊田地四万亩。 |
C.扁鹊到齐国时,看出齐桓侯身体有病,但齐桓侯讳疾忌医,使扁鹊很生气。所以当后来齐桓侯病重再召请他时,他负气逃到别的国家,致使齐桓侯不治而亡。 |
D.扁鹊名扬天下后,仍然随俗为变,致力于解除病人的痛苦。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愧弗如,派人杀害了他,但是他诊脉的方法却受到后人的推崇。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2)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二
傅竖眼,本清河人。沉毅壮烈,少有父风。入国,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倾心礼敬,表为参军。从肃征伐,累有战功,稍迁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常为统军,东西征伐。世宗时为建武将军,讨扬州贼。破之,仍镇于合肥,萧衍民归之者数千户。
后武兴氐杨集义反叛,推其兄子绍先为主,攻围关城。梁州刺史邢峦遣竖眼讨之。集义众逆战,频破走之,乘胜追北,仍克武兴。还洛,诏假节,行南兖州事。竖眼善于绥抚,南人多归之。
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抚蜀人以恩信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窃。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民矣。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肃宗初,屡请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民追随恋泣者数百里。
朝廷以西南为忧,乃驿征竖眼于淮南。既至,率步骑三千以讨张齐。竖眼三日之中,转战二百余里,甲不去身,频致九捷。张齐引兵西退,遂奔葭萌。蜀民闻竖眼复为刺史,人人喜悦,迎于路者日有百数。竖眼至州,白水以东,民皆宁业。
竖眼表求解州,不许,仍转梁州刺史。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人咸自贺。而竖眼至州,遇患不堪综理,其子敬绍险暴不仁,聚货耽色,甚为民害,远近怨望焉。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又见天下多事,阴怀异图,欲杜绝四方,擅据南郑。令其妾兄唐崐仑扇搅于外,聚众围城,敬绍谋为内应。贼围既合,其事泄露,在城兵武执敬绍,白竖眼而杀之。竖眼耻恚发疾,遂卒。永安中,赠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有删节》 [注]①氐:我国古代民族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给事中稍:逐渐,慢慢 |
B.集义众逆战逆:抵触,违背 |
C.行南兖州事行:代理,处理 |
D.远近怨望焉望:埋怨,责怪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小利侵窃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迎于路者日有百数 不拘于时,学于余 |
C.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D.远近怨望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推举兄长之子做君主的叛贼杨集义,竖眼接连攻克,并且乘胜追击。 |
B.竖眼做事深得民心,以至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想要成为北魏百姓。 |
C.竖眼之子谋逆反叛,终招致杀身之祸,可见,竖眼也有教子无方的不足。 |
D.竖眼能征善武,屡立战功;多地为官,遇到任何复杂问题都能总揽管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
(2)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用斜线(/)给短文画线句断句。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 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 次:排列 |
B.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秽:杂草 |
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 |
D.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起:起任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登者忘其险焉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B.乃相与怃然而去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 //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
D.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②登者忘其险焉③日就圮毁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⑤因以告之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
译:
(2)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译:
(3)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
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至于永嘉 |
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 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D 请罪于母,母不许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