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历程。这些思想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从宋代话本到元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哪一特点: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需求
D.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