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以上现象说明(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 |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
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
B.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 |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 B.世界新格局形成 | C.多极化趋势出现 | D.区域集团化发展 |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