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关人口数量变化的错误的叙述是                             (   )

A.分析世界人口数量由50亿增长到60亿的变化,不必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
B.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
C.假设所研究地区是封闭的,其人口数量的统计,可忽略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
D.天津市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的统计,既依据自然增长的变动,又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量 ③年降水量
B.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量
C.①径流量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
D.①年降水量 ②径流量 ③河道频率

图中常年性河道频率最大的地区是

A.江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
B.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偏小
C.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湖众多,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C.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作物品种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灌水。与不灌水的棉田相比,灌水棉田的

A.棉花花期不变 B.棉花花期滞后
C.冻害发生几率增加 D.冻害发生几率减少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孟加拉国
印度
马达加斯加
尼泊尔
莫桑比克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
2
3
4
5
国家
瑞典
爱尔兰
冰岛
芬兰
挪威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67
168
169
170
171

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台风天气 B.干热天气
C.寒潮天气 D.暴雪天气

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地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据推测,这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A.地壳较薄的地区
B.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C.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D.板块张裂地区

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A.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C.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D.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