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根据此图回答各题。
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 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
|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
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
|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
|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
|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A.日本和韩国想讨好中国 |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
|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
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图中③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①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有关资料.据此回答:
| 年份 |
草地(%) |
耕地(%) |
林地(%) |
荒地(%) |
蒙古族(%) |
汉族(%) |
| 1930 |
60 |
5 |
10 |
25 |
90 |
10 |
| 2000 |
40 |
45 |
5 |
lO |
50 |
50 |
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应为
A.旱作耕地 B.缓坡梯田 C.草原牧场 D.水田景观
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A.耕作技术的提高 B.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人口减少
防治工业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实行末端治理 | B.实行分散治理 | C.控制污染物浓度 | D.推行清洁生产 |
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 A.蟒蛇皮背包 | B.含磷洗衣粉 | C.一次性木筷 | D.无氟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