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 D.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
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多 |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 |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 D.东风;自西向东流 |
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 B.城市化 |
C.郊区城市化 | D.再城市化 |
乙图表示的是()
A.逆城市化 | B.城市化 |
C.郊区城市化 | D.再城市化 |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比较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比较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仍有一定的人口扩容的能力 |
B.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
C.西部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
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可以缓解东部地区人口压力指数 |
结合图上信息,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东部迁往西部 | B.北部迁往南部 |
C.中西部迁往东部 | D.东部、西部迁往中部 |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不包括港澳台),完成下列各题。
大陆总人口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
2010人口数(人) |
1339724852 |
222459737 |
939616410 |
177648705 |
占大陆总人口比例 |
16.60% |
70.14% |
13.26% |
|
与2000年相比 |
增长5.84% |
下降6.29% |
上升3.36% |
上升2.93% |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 B.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
C.丰富的劳动力掩盖了老龄化问题 | D.调高退休年龄可解决老龄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