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 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 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
|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 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
|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
“上海——吴淞”铁路在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
|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
|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
|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 | B.以鸦片换取丝茶 |
| C.以白银换取丝茶 | D.以白银换取棉布 |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 B.尊崇道统 | C.心外无理 | D.经世致用 |
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
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 A.《国闻报》 | B.《时务报》 | C.《新青年》 | D.《民报》 |